WFU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轉骨發育期,中西醫怎麼看?





文/黃子玶 醫師


轉骨是什麼?


所謂的「轉骨發育期」是指當兒童進入青春期時,從兒童體格及心智漸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在進入生長發育期以前,一般平均生長速率約每年4-6公分,進入發育期的生長速度則隨每個人體質不同,一般會增加許多。

每個人生長發育時期不盡相同,有些常吃油膩油炸甜食的「小時了了」型的小孩,因提早發育而較為早熟,有些「大器晚成」型的小朋友,則是到了國中卻遲遲未見第二性徵發育,體型長的又瘦又小,父母心急之下常會求助坊間的「轉骨藥」。事實上,在這個時期根據體質服用中藥適當地進行調理,能夠幫助孩子的生長發育,順利轉大人,但若是誤用類似或含有性荷爾蒙的偏方,反而可能揠苗助長。

在門診常見到和同年紀同學比較起來體型較為瘦小,偏食或是胃口不好,發育遲緩,第二性徵不明顯的小孩來求助轉骨藥。其實這些情況應該是先區分是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生理性或是體質性的生長遲緩通常與家族遺傳有關,或是父母親在青春期可能有類似的情況,這種小孩可能會「大雞晚啼」,在國中後才開始明顯長高。

至於是不是病理性的生長發育遲緩,可以尋求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協助,找出病因。正常的發育階段可以在外觀上用Tanner氏的分類方法將第二性徵的發育區分為幾個階段,對於月經提早到來或遲遲不來的情況還需要一些內分泌荷爾蒙的檢查,身材太過矮小者則會建議先做X光檢查評估骨骼年齡,若骨齡已接近癒合,生長板成長空間已經不足,再長高的機會便相對渺茫。


中醫看成長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髓居骨中,骨靠骨髓得到營養,腎精充足,便能滋養骨骼,腎精虛少,骨骼發育就會受到影響。而「脾」為後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與營養的消化吸收相關。因此「轉骨期」的調理應以補腎健脾、補益氣血為主。補腎強筋健骨的藥材,能促進骨骼發育,有利長高;健脾的藥材則可幫助消化與營養吸收。

此外,男生女生在藥物選擇的側重上也有所不同,男生重在「補腎益氣」,女生則重在「調肝養血」,均需針對每個人的體質給予個別化適當的處方進行調理。轉骨方之使用時機,女孩約於十二至十三歲,從乳房發育開始到初次月經來潮前後,而男孩則於青春期開始變聲或國一國二時開始服用。此外民間常用九層塔頭燉雞,其氣味芳香可以做為轉骨期調理用藥引,也有用狗尾草燉雞者,其氣味甘平或甘溫,主入脾胃二經,具有開脾健胃的效果。

臨床除了中藥的調理,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也是促進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點。在青春期睡眠時的生長激素呈直線上升,所以良好的睡眠品質及充足的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轉骨發育期需要熱量,蛋白質與鈣質,鐵質,鋅的補充,因為此時活動量大,足夠的熱量攝取,才能夠應付生長發育的需求。門診常見到青春期的孩子過度的節食減重,或是過度攝取冰涼或油膩甜食而導致消化系統的損傷,自然影響到正常的生長發育。在運動的方面,適當的進行跳躍性運動如跳繩、籃球、排球等等,能夠刺激生長板進而達到促進發育的效果。

特別要注意的是,一般市售宣傳有增高療效的中成藥,由於是固定藥方內容,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的體質,且太早服用轉骨藥方,反而可能揠苗助長,造成生長板癒合而影響成長,所以在選擇轉骨方藥時,最好諮詢合格的中醫師,經醫師診斷後根據孩子的體質及服用時機,開立適合方藥,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掌握轉骨好時機!


轉骨發育期的生長潛力最大,且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脾胃功能差的體質,可以在發育期適當的照護下調養。這個階段出現的生長發育遲緩、第二性徵發育不良、矮小身材、食慾不振、疲勞、眩暈、頭痛、青春痘、月經失調、經痛等,都應盡速尋求醫師的協助。先天遺傳、環境、營養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這段時期的發育,後天的調養,配合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與充足的睡眠,將可以幫助您的小孩順利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