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文/ 黃子玶 醫師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新書座談會)

講題:創意從哪裡來?故事去哪裡找──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時間:2016/08/07 
地點:悅樂書店(松山文創園區)
對談:洪震宇(跨越財經、時尚與在地生活的創作者,台灣新品種旅行設計師,創意人)、李惠貞(Shopping Design總編輯)
主持:余宜芳(時報文化出版總編輯)


講座的一開始,震宇老師先以紐約旅行的三段故事進入主題,豐富的圖像與細緻的描述,相當引人入勝。最後一個故事中提到的「The High Line Park」,把原本的高架鐵路變成了穿過城市的公園,變成一條鳥瞰紐約的地標。真的非常有創意,
「這條路線讓這個城市突然有意義了。」


很喜歡惠貞主編後續的補充,
「城市裡面最可貴的是,可以駐足,可以交流,可以沈澱,可以思索的地方。」
「看一個城市,就是要看是否有讓人停留的地方。 」

第一個對談的問題,是關於印象最深刻的旅行經驗,對於當時工作碰到的難關或思考的瓶頸的啟發。

震宇老師舉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豐島美術館為例。
(圖片來源:Setouchi Triennale 2016

聽了老師的分享,今天特別去找了豐島美術館的圖片。
驚訝地發現,跟震宇老師描述時腦海中所想像的,幾乎一模一樣:)
今天只是印象很深刻地轉述老師的話給朋友,卻寒毛直豎,彷彿回到講座時的悸動。

「美術館內什麼都沒有,最大的美學就是生命的開始,陽光、空氣、水 。」
「人生真的是要先回到什麼都沒有的原點,歸零然後再開始。」
「要追求更多,要先回到原點,再去想要加什麼東西,找特色本質,再回推要怎麼呈現。如果都沒有內容,只有形式是沒有用的。」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詮釋「脈絡」?


惠貞總編分享了shopping design 的思考脈絡,提到了創意其實是一種邏輯思考。把一件事情想到很清楚很通透的時候,那件事情就會發生,就是脈絡。文字的書寫,不管是書或雜誌,都要去考慮讀者,考慮中心思想,主要溝通的訊息是什麼,從讀者的立場去思考,溝通才會成立。

震宇老師提到脈絡像是蜘蛛網,有跡可循但可以把蜘蛛背後看不到的線找到。每個人一定有很多的原因,動機,因為我們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所以我們要勇於嘗試。不要害怕嘗試,猜錯了就去修正,就像是每次的小旅行,踩線團、媒體團...,修正各種不同梯次,拉入在地人,不斷地修改去呈現比較好的狀態。

「馬上看到就要去修改它,站在客觀的腳步去思考。正因為世界太複雜,常常會想錯,所以要去觀察要怎麼修改、修正。」

回到原點


因為在思考如何「說好一個故事」,而讀了這本書,卻意外的「挖」入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探察了很深層的情緒,然後豁然開朗。

「故事」,是向內的深掘,也是向外的探索。

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日常生活細節的魅力。透過深入挖掘,找出表象之下的內涵,認識真正的自己、接受天職的召喚,才能創造更多可能。
書中很細節的描述了震宇老師的人生故事。走過各地體驗台灣的風土民情,每個「小旅行」背後都有豐富的人事地物,經驗的傳承累積,無法被取代的故事。
然後透過旅人的思維、編劇的洞察、導演的實踐等三大「故事力創新」方法,這本書告訴讀者如何說一個有脈絡的好故事,一個能化歧見、尋洞見、帶來改變的好故事。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於「換位思考」。

講座中提到如何「換位思考」揣摩讀者的立場,震宇老師的描述十分傳神,練習「附身」
「滿足期待是不夠的,要超越想像。」
「如果講的故事沒有一個『靈光一現』,一個特別角度、一個逆轉想法,那就會只是淪為好棒好棒但就只是這樣而已。」
「技術上就是要練習『附身』,就像任何的演講跟課程的學員,我一定要了解這個人的背景,再想像在這個階段會遇到什麼的問題,去猜測、想像,才能抓到感覺。先進入對方的立場,要說什麼對方才能夠吸收。」

豁然開朗


離開了座談會,在松菸駐足許久。
一方面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用不同的溫度,不同的角度去體察這個城市。
一方面在思考著,自己的故事。

發現自己原來是困在過去的故事之中。

事實上是時候要去開創新的、不一樣的視野,不管是今天說到的紐約的公園或是豐島的美術館,人生有太多太美好的事物值得去體驗、去感受然後化為力量,若只是拘泥在回憶或是過去的故事當中,就看不到未來。

搞清楚了自己的故事,然後是新的故事的累積,才有餘力說故事給別人聽。

換位思考,去體察,去了解。
練習思考,吸取經驗,然後用編劇跟導演的手法,慢慢地去訴說想要傳達的故事,去感動想要感動的人。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